造价师考试知识点繁杂、数字众多,不少考生都被“记不住”“记了又忘”的问题折磨得心力交瘁。随州优路教育结合造价师考试特点,总结了一套亲测有效的记忆方法,从理解记忆、框架搭建到碎片时间利用,再到对抗遗忘的实用技巧,帮你把考点“刻进”脑子里,告别死记硬背的痛苦循环。
随州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为什么造价师知识点总像“过眼云烟”?
较近在备考群里看到很多考友吐槽:“昨天刚背完的清单计价规范,今天做题就像看新内容”“那些费率、系数、计算规则,背了忘忘了背,感觉脑子像个漏斗”。其实,这不是你记忆力差,而是没找对造价师考试的记忆规律。
造价师考试的记忆难点主要有三个:一是知识点零散,从法律法规到工程计量,再到造价案例分析,横跨多个领域;二是数字密集型内容多,比如增值税税率、安全文明施工费的计算基数、工期定额天数等,容易记混;三是专业术语抽象,很多概念脱离日常认知,单纯靠机械记忆很难持久。
我去年备考时也踩过这些坑,一开始抱着教材逐字逐句背,结果花了两周时间啃完《造价管理》头等章,合上书脑子里只剩“浆糊”。后来调整方法,才慢慢找到门道——记忆不是“搬运”,而是“构建知识网络”。
二、三大核心记忆法:让考点“扎根”大脑
(一)理解先行:把“抽象概念”翻译成“人话”
造价师教材里很多定义看似晦涩,其实都能找到现实中的对应场景。比如“暂列金额”和“暂估价”,很多人分不清,我当时是这么记的:
暂列金额就像你网购时多付的“预付款”,商家说“可能需要补运费”,这笔钱先放着,用不用、用多少不一定,较后按实际结算,所以教材说“用于施工合同签订时尚未确定或者不可预见的所需材料、工程设备、服务的采购,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、合同约定调整因素出现时的工程价款调整以及发生的索赔、现场签证确认等的费用”。
暂估价则像你在餐厅点菜时看到的“时价”海鲜,菜单上写“龙虾(暂估价200元/斤)”,价格是暂定的,但这道菜你点定了,较后按实际称重和当天市场价算钱,对应教材“用于支付必然发生但暂时不能确定价格的材料、工程设备的单价以及专业工程的金额”。
实操步骤:遇到抽象概念,先圈出关键词,再问自己“这个词在实际工程中是怎么用的?”“和它类似的概念有什么区别?”,用自己的话重新解释一遍,再对比教材原文修正,记忆效果会翻倍。
(二)框架记忆:用“思维导图”梳理知识脉络
造价师知识点虽然多,但章节之间、考点之间都有逻辑关联。比如《工程计价》中“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”,如果死记硬背各个费用的包含内容,很容易遗漏。我当时用思维导图做了一个“费用树”:
```
建设项目总投资
固定资产投资(工程造价)
工程费用
建筑安装工程费(按费用构成/造价形成分)
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(设备原价+运杂费)
工程建设其他费用(建设用地费、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、与未来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)
预备费(基本预备费、价差预备费)
流动资产投资(流动资金)
```
画思维导图时不用追求美观,重点是自己能看懂的逻辑。比如“建筑安装工程费按造价形成划分”,我会在“措施项目费”旁边标注“二环夜临大水,支架已安稳”(二:二次搬运费;环:环境保护费;夜:夜间施工增加费;临:临时设施费;大: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;水:施工排水降水费;支: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;架:脚手架费;已: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;安:安全施工费;稳:文明施工费)——这个口诀是考友总结的,虽然有点牵强,但朗朗上口,比干记条文好记多了。
(三)场景联想:把“冰冷数字”变成“生活画面”
造价师考试中的数字是重灾区,比如“增值税税率:一般计税方法9%,简易计税方法3%”“安全文明施工费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,其计算基数是定额基价或定额人工费或定额人工费+定额机械费”。单纯记数字容易混淆,但结合场景就不一样了:
记得“安全文明施工费不得竞争”,可以联想“工地安全是底线,就像开车必须系安全带,不能讨价还价”;记“暂列金额一般按分部分项工程费的10%-15%计取”,可以想“装修房子时,业主通常会预留10%-15%的备用金,以防突发情况”。
我还会把容易混淆的数字整理成表格对比记忆,比如:
费用名称计算基数(常见)费率范围
社会保险费定额人工费16%-21%
住房公积金定额人工费6%-12%
工程排污费按工程所在地环保部门规定计取-
增值税(一般计税)税前造价(人材机管利规)9%
三、碎片时间“见缝插针”:把零散时间变成“记忆黄金期”
备考造价师的大多是上班族,整块学习时间有限,但碎片时间其实是“隐形记忆库”。我去年把通勤、午休、排队这些时间利用起来,效果特别明显。
早上通勤(30分钟):我会在手机备忘录里存一些“记忆卡片”,比如前一天整理的公式、易错数字对比表,在地铁上反复看。大脑经过一夜休息,对新信息的接受度高,适合记“硬知识”。
午休前(15分钟):用“闭目回忆法”复盘上午学的内容。比如闭上眼睛,在脑子里“画”出《造价管理》中“项目融资方式”的对比图,想不起来的地方先标记,下午翻书确认。这种主动回忆比被动看书记得更牢。
睡前(20分钟):看一些需要理解的案例题。比如造价案例分析中的“索赔事件判断”,把自己代入工程师角色,思考“这个事件能不能索赔?工期还是费用?依据是什么?”。睡眠时大脑会整理白天的信息,带着问题入睡,有时候第二天早上会突然“顿悟”。
四、对抗遗忘的“秘密武器”:艾宾浩斯曲线+错题本
记完不是结束,遗忘才是记忆的“头号敌人”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,新知识在1天后会遗忘66%,但只要在关键节点复习,就能大幅提高记忆留存率。
我总结的实操版复习计划表:
第1次复习:学完知识点后30分钟内(比如午休前快速过一遍笔记)
第2次复习:当天晚上睡前(用回忆法+翻书巩固)
第3次复习:第3天早上(结合碎片时间看记忆卡片)
第4次复习:第7天(做章节练习题检验)
第5次复习:第15天(做跨章节综合题)
错题本也是对抗遗忘的“利器”,但很多人错题本只是抄题,效果不佳。我的错题本会标注三个关键点:错误原因(概念混淆?数字记错?计算失误?)、涉及知识点(精确到教材页码或规范条款)、记忆技巧(比如针对这道题总结的口诀或联想)。比如一道关于“价差预备费计算”的错题,我会在旁边写“记住公式:PF=ΣIt[(1+f)^m(1+f)^0.5(1+f)^(t-1)-1],It是第t年的静态投资,m是建设前期年限,就像存钱,先存m年,再按半年复利,较后每年计息”。
五、踩过的坑:这些“无效记忆”千万别再犯
分享几个我去年走过的弯路,帮大家避雷:
1. 不要追求“快速记牢”:很多人背知识点时,非要一字不差记住才往下走,结果浪费大量时间。其实头等遍记忆只要“眼熟+理解大概”就行,后续经过复习慢慢精确化。
2. 别把“划书”当“记忆”:教材画得五颜六色,以为自己记住了,其实只是手熟。划重点后一定要合上书,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,才算真的理解。
3. 避免“疲劳战”:连续背诵超过40分钟,大脑就会疲劳,效率骤降。我一般背30分钟就起身活动5分钟,听听歌或者远眺,让大脑“重启”。
六、写在较后:记忆是“技巧”,更是“坚持”
说实话,造价师备考没有捷径,记忆技巧能帮你少走弯路,但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积累。我见过很多考友,今天学这个方法,明天试那个技巧,却从来没有坚持用一种方法超过一周。其实,任何记忆方法,只要适合自己,坚持下去就能看到效果。
就像我去年背《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(土建)》里的“混凝土强度等级”,一开始总记混C25、C30的适用场景,后来每天早上默写一遍,坚持了两周,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想起来“板梁柱常用C30,悬挑构件不低于C30,大跨度结构可用C40-C60”。
记住,备考路上,打败你的从来不是知识点太多,而是“我记不住”的自我否定。用对方法,每天进步一点点,你会发现,那些曾经让你头疼的考点,不知不觉就刻进了脑子里。
以官方较终公布为准。
- 详情请进入随州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5623668780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suizyoulu.5zix.com/news/140478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随州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造价师记忆有什么技巧的全部内容。